東莞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 鼓勵創新
全國“機器換人”熱潮的背后,是國外機器人占據七成以上市場的尷尬現實。東莞試圖努力去改變這一現狀,昨日發布2016年市政府1號文,高舉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旗,并瞄準供給側發力,加快培育發展工業機器人。目前工業機器人是比較熱,但是重點是我們的競爭力在哪里,如果一個企業,一個產品不具備自己的競爭力,其實是很容易被替代的
國內在專業生產機器人本體不是特別多,完全把自主品牌做得非常好的,沒有幾家,真正的關鍵部件還是采用進口,等于還是組裝。面對“短板”,市政府一號文著重于需求側與供給側兩端對接,明確要大力引進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,突破機器人產業核心和關鍵技術,提升機器人企業自主研發能力,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。目前,東莞有400多家企業參與到機器人裝備制造業中,年產值達200多億元,其中,部分企業正在努力尋求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突破。
從政策制定的角度出發,可以制定出相關的政策,讓這些企業敢吃螃蟹,敢于去使用,因為我們企業家在做減速器、控制器在做傳感機,在做機器人本體,如果大的應用型企業對這個進行排斥這種思想,其實對我們這個產業是不利的?!?br/> 為此,一號文提出,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部分企業先行試用,市財政給予試用企業租金、電費、后續維護等資金補助。同時,對購買莞產機器人實施“機器換人”的,資助標準相應提高。
供給側的另外一個發力點,就是機器人全產業鏈的突破。一號文提出,從應用、技術、人才、資金、中介、金融等方面全面優化要素,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全要素支撐。
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,到現在已經歷了30年的歷程。前10年處于研究單位自行開展研究的狀態,發展比較緩慢。1985年后開始列入國家有關計劃,發展比較快,特雖是在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機器人技術國家攻關、“863”高技術發展計劃的重點支持下,我國的機器在人技術取得了重大發展。
我國近幾年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不斷出現,并給用戶帶來顯著效益。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裝備的市場剛剛起步,而國內裝備制造業正處于由傳統裝備向先進制造裝備轉型的時期,這就給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研究開發者來來巨大商機。目前正在逐步建立上海、沈陽、北京、昆山、唐山、成都、徐州等工業機器人產品基地,開發出一批有市場前景的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產品。
我國人口現已逐漸趨于老齡化,勞動力人口已不斷下降,急需機器代替人工這一自動化方案,緩解用工荒,減輕企業的用工成本,同時又加大產能,提高生產效率,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將持續給社會帶來顯著效益。
推薦閱讀: